國家科普教育基地又稱國家科普教育基地、國家科普教育基地,是中國科協為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科普工作積極性,充分發揮社會科普資源作用,面向公眾開展科普教育活動,積極推進科普工作社會化、普及化、正規化,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高公眾科學文化素質而設立的。以上海城市規劃展覽館為例,結合城市發展主題,總結近年來作為科普教育基地開展的科普工作,分析探索未來如何通過改造更好地開展科普教育。
科技部發布的2018年全國科普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包括科技館、科技館在內的科普場館共有1461個??破战逃氐闹T多崗位要求中,一是積極探索基地建設,努力通過科普活動的新思路、新方法進行發展創新,從而吸引或組織公眾到基地參與科普教育活動。
筆者認為,上海城市規劃展覽館作為城市規劃科普教育基地,不僅僅定位為城市規劃科普內容的單一展示,更重要的是發揮其社會公益和責任意識,增強教育功能,通過打造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品牌項目,延伸科普教育,在“請進來、請出去”的同時,實現多維度的“全民參與”。
10-1010“了解上海,從這里開始”是上海城市規劃展覽館自2000年2月25日正式對外開放以來不變的口號。作為國內首個以城市規劃為主題的展館,它借鑒國內外先進展館的經驗,在展覽內容上聚焦“城市、人、環境、發展”,濃縮上海城市規劃建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它不僅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上海市文明單位”,還是“國家(上海)科普教育基地”和“上海市特色科普場館”。
2017年和2018年是“立足本職,探索創新”的起點。在這兩年中,游客總數為526,800人,包括大約136,100名學生。約5.32萬人免費看望軍人和退休干部。全年共提供了2269批各種團隊講解服務和522次會議服務。同時,在科普教育、公眾參與等方面,對老品牌項目進行升級,對新品牌項目進行創新。
其中,2017年,我們嘗試將“緊跟時事,深挖”作為“科普進校園”的亮點,組織了6期創新專題課程。比如,結合“海峽兩岸公共空間工程”重大項目推進,與編輯中心合作,組織開展《我們的黃浦江》科普活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民機C919首次試飛成功后,我們與民航學院合作,共同開發《C919知多少》科普課件,并及時在6月、7月、10月開展科普教育活動,讓孩子們深入了解國產大飛機的奧秘。
2018年,在“請進來”方面,我們重點打造了展廳親子課程。以專業展廳內容板塊為依托,策劃推出全新的“談城市”項目,組建科普課件開發團隊,并配合展廳每月活動主題,精選青少年學生感興趣的系列話題,開展家長和孩子科普實踐活動。近10個系列25門科普課程不斷發展完善,平均每月周末開設2-3門。在過去的一年半時間里,來自近1000個親子家庭的約3000人參加了活動。他們設立了“城市地質——地質探索者”、“城市建筑——小建筑師、步行建筑、走進仿生建筑世界”、“遇見城市色彩”、“步行建筑”、“城市安全中的伯努利——生活”、“交通總動員”、“空氣真的看不見嗎?”和“說話?在科普講師的啟發和引領下,通過問答的方式實現科普知識與手工互動的互動DIY,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2017年和2018年,項目實踐探索實現了兒童科普教育“請進來,請出去”的雙向內容升級。
提到
作為廣大市民,努力實現全民科普參與,上海城市規劃展覽館將在2017-2018年深化打造“符號上?!薄伴喿x之城”“流浪之城”三大國家品牌,通過精準定位、結構優化、個性化解讀、特色化組織,提升完善形象宣傳、現場教學、競賽征集、城市體驗四類活動內涵,使之更加清晰、具體、成型。
3.1“符號上?!敝黝}項目。
“2017符號上?!薄渡虾oL貌保護道路文化之旅》的品牌主題由9個主題展覽、1個科普巡展、3個市民競賽、2種市民講座共15項展覽活動構成。在與上海市青少年活動中心聯合舉辦的《街巷童趣》兒童繪畫作品展中,共收到繪畫作品1200余幅,最終評選出64幅入圍作品進行展示。與新民印象組織了《街巷光影》市民攝影大賽,共收到攝影作品1273幅,最終從30位攝影師中選出81幅作品入圍展示。
3.2“閱讀城市”主題項目。
現場教學、講座、展覽是主要形式,講解“看書看城市”;聽一堂課,了解一座城市。部分講座與上海同濟出版。
社合作,現場教學部分與市工勘院、上海海派技藝傳習所等合作?!逗E墒止ぜ妓噦髁曀?場近140組家庭參與;《悅讀城市—規劃科普巡展》20天,開展現場教學4場共100組家庭參與,巡展參觀人數6400余人?!度宋纳虾!攘χ肌烦鞘醒舱?場,共吸引近2000國外當地居民參與。2018年“悅讀城市”與上海市級科普項目“科學之夜”首次合作,組織為期一周的《關注科學,關愛城市》科學之夜嘉年華活動,活動特設五大主題內容,20余家行業合作單位現場參與,實現科普資源共享,吸引了3萬余人次入館參與,實現了以科技的方式呈現城市建設視角,以科普的形式解讀城市規劃內涵的活動目的。
3.3 “漫行城市”主題項目
以城市定向賽形式開展,將“關注上海城市符號、參與文化遺產保護、促進多元文化交融、豐富公眾參與形式”作為辦賽理念,聚焦“街巷”主題,將“城市、建筑以及運動”三者進行創新融合,使城市文化、城市符號和時尚運動相碰撞創造出最具上海氣質的定向賽,體現上海城市精神,展現申城市民活力,倡導文化遺產保護。所有競賽選手全部通過專業公眾參與平臺組織報名,體現了活動的公眾參與性。
在全球科普領域踏入“創客教育”的時代背景下。當前科普教育基地要如何做到不負時代所托、不負公眾所望、不負未來所期…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新一輪升級已全面籌劃。
4.1 展示內容緊跟城市發展
作為城市規劃展示館最為重要的科普教育內容,未來城市規劃發展的內容展示是重中之重,2018年1月4日《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正式公布,明確了上海至2035年并遠景展望至2050年的總體目標、發展模式、空間格局、發展任務和主要舉措。將上海未來發展美好藍圖向全世界展現成為改造升級后的規劃館首要工作內容。
4.2 展示技術提升展示內容
打造數字化城市也是城市規劃發展的重要目標,規劃館作為重要展示窗口,不僅要實現展示內容上的更新,更是體現技術上的迭代與實際應用,通過5G技術結合城市規劃大數據,將城市數字化發展的昨天、今天、明天更立體生動的以場景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
4.3 展示渠道服務展示內容
在保持原有“請進來、走出去”的宣傳推廣渠道外,進一步發揮自媒體功效,充分運用公眾號、小程序、短視頻等自媒體工具,在科普宣教城市發展內容同時增加趣味性、互動參與性,以及更多語種的呈現,使得我們科普推廣工作進一步與世界接軌。
隨著十九大提出“建設科技強國”的目標,上海的科創和經濟領域也必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加重科技方面的分量。一個創新的上海、一個人文的上海、一個生態美好的上海將體現在規劃館的內容中展示。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將從科普展示型場館向科普研究型場館發展,把科技、經濟和技術發展的成果轉化為科普產品,從設計和教育上進一步深入研究和創新,更好的服務于城市發展。
蘇州耐斯特展覽展示服務有限公司依托國際領先的數字內容互動展示技術,致力于視覺藝術、數字體驗、主題創意、空間設計、技術創新的多維跨界整合及行業應用,打造全方位互動體驗式營銷型展廳,是目前國內專業的企業數字展廳創意服務提供商。我們擁有具有一流國際思維的綜合創意及核心技術團隊,擅長從展覽展廳項目前期的策劃、設計、多媒體技術運用、中控系統、聲光電互動、影視制作、模型制作到施工階段的的整體解決方案。
標簽: